首 页 分类目录 分类浏览 最新收录 数据归档 TOP排行榜
当前位置:首页 > 分类目录 » 娱乐休闲 » 星相 » 12星座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网站信息
网站名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网站人气:273次
网站域名:www.shao.ac.cn官网直达
网站分类: » 娱乐休闲 » 星相 » 12星座地区:上海收录时间:2022-06-05
网站简介

含首页概况简介、机构设置、科研装备、科研成果、人才教育、研究队伍、合作交流、学术出版物、图书馆、科普园地等内容。

网站缩略图预览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网站百科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上海天文台,成立于1962年,其前身是1872年建立的徐家汇天文台和1900年建立的佘山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包括徐家汇园区和佘山科技园区两个部分,徐家汇为总部。天文观测台站位于上海松江佘山地区。 设有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星系和宇宙学研究中心、射电天文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时间频率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部门。 

据2016年3月天文台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有职工242人,设有天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生培养点,在学硕士生72人、博士生63人、在站博士后23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历史沿革

徐家汇天文台

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872年2月,在上海徐家汇(明末大臣徐光启的故里)建徐家汇天文台。

1880年建造了33米高的木塔,顶端装有伯克利风向风速仪。

1901年在原址西侧(蒲西路166号)另建三层新楼。 

佘山天文台

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在距上海市区约30公里的佘山山顶建立佘山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成立1950年12月11日,在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军委会气象局,组成“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徐家汇及佘山天文气象台管理委员会”。

上海天文台博物馆

1950年12月12日,气象部分由军委会气象局接管,地磁和地震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接管,两台的天文部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接管。

1951年6月19日,成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上海工作站》,简称《天地联沪站》,对两台进行管理。

1954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撤销《天地联沪站》,地磁和地震工作划归地球物理研究所领导,天文工作划归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导。两台分别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佘山观象台。

1961年10月31日,中科院上海分院与地球物理所签订协议,佘山地球物理部分划归佘山观象台建制。

1963年6月,佘山地球物理部分仍划归地球物理所,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由上海天文台代管。

1972年,佘山地球物理部分又划归上海天文台,上海天文台成立地震研究室(经费由国家地震局负责)。

1976年12月经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将佘山地球物理部分划出成立上海市地震办公室,后改为上海市地震局。

1958年1月1日起,经紫金山天文台同意,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观象台行政方面合署办公,并迁至南丹路2号新址(1958年10月1日起门牌号码改为南丹路80号)。

1960年7月根据第五次院务常委会议精神,徐家汇观象台、佘山观象台从紫金山天文台划出,移交给中科院上海分院(后华东分院)管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1962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决定将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观象台合并组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1970年7月华东分院撤消。

1970年11月,上海天文台由中科院归口,实行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

1978年10月,上海天文台改为局级单位,直属中科院领导。  在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上,1978年首批被批准为“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6年,“天文仪器与方法”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天体物理”专业自行审批通过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8年,在全国天文界内又首批获准可按“天文学”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

2011年新增“仪器仪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点,这也是上海天文台首次获得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点。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条件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部门

据2016年3月天文台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设有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星系和宇宙学研究中心、射电天文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时间频率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部门。  此外,该所拥有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射电天文重点实验佘山分部、上海市空间导航与定位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人员编制

据2016年3月天文台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有职工24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青”获得者7人、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6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叔华  (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能鸿  (专职)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景益鹏(2001入选)、曹新伍(2003入选)、沈志强(2006入选)、袁 峰(2008入选)、

杨小虎(2009入选)、张鹏杰(2010入选)、李成(2013年入选)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廖新浩、曹新伍、沈志强、金双根、袁 峰、杨小虎、张鹏杰、余文飞、刘庆会、郝蕾、王仲翔、沈俊太、陈俊平、李成、马丁.史密斯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设施资源

上海天文台(7张)

据2016年3月天文台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有天马望远镜观测站、60厘米测距观测站、25米射电望远镜观测站、超级计算平台、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台站(已建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国际VLBI网数据处理中心、1.56米口径光学望远镜、60厘米口径卫星激光测距望远镜、全球定位系统等。等设备。   

硬件资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计算平台,由大规模高性能且具有海量存储的超级计算设备组成,包括两个分布式刀片集群(超微I、II)和一台SGI UV2000服务器,另有约2PB的光纤磁盘阵列用于存储。其中,超微I集群有600个计算核,总性能约为6400Gflops,总内存1.2TB;超微II集群有512个计算核,总性能约8192Gflops,总内存1。024TB;SGI UV2000为SMP系统,256核,总性能约为4915Gflops,总内存1TB。另一类则是为各个课题组托管的高性能资源,包括SGI ALtix4700、Altix4500、Altix3500、SGI2100、IBM刀片集群、联想深腾1800以及40余台(套)Sun、HP、Lenovo、Dawning、Dell等多个品牌的各种高性能服务器。软件资源主要包括Bright Cluster Manager6.0集群管理软件、IBM Platform LSF作业管理系统、IBM Platform GPFS并行文件系统、Intel编译器、Matlab、IDL等,还整体部署了一套Paramon高性能计算监控系统用于集群性能的实时监控。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合作交流

上海天文台研讨会(2张)

据2016年3月天文台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同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比利时、阿根廷、乌克兰等国的研究机构签有合作协议,在天文地球动力学和星系宇宙学研究领域开展多形式的密切合作。在上海天文台工作的海外学者中,有4位荣获“中科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或“国家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 

“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APSG)是由该台叶叔华院士发起组织的国际合作项目,其目的在于联合亚太地区科研力量,综合天文、地质、空间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等各学科优势,共同研究该地区的板块运动、地壳形变和海平面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努力对该地区面临的重大灾害事件,特别是地震、火山和海侵事件的预测作出贡献。该项目被列为中科院2007年度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亚洲最大射电望远镜

2007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签订了《建立马普天体物理伙伴小组——宇宙学伙伴小组的合同书》,其研究课题包括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与演化、引力透镜、星系相互作用等领域的大型计算机数据模拟和理论模型研究,同时为国家大科学工程LAMOST计划在科学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天文台签订中乌科技合作项目——《旋转漂移扫描CCD照相机系统的联合研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VLBI台站参加欧洲VLBI联合研究所(JIVE)负责的“VLBI跟踪惠更斯探测器”项目,上海25米射电望远镜对惠更斯整个降落过程进行了成功的观测。佘山25米射电望远镜还承担了中欧合作地球空间双星计划的数据接收任务。此外,还共同参加国际VLBI网的天文观测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VLBI站是欧洲VLBI网(EVN)、国际测地/天体测量学VLBI服务(IVS)和东亚VLBI网的正式成员,与EVN和IVS合作进行国际联测。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成就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先后获得了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31项。 

重要成果如下: 

1、中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10年来,叶叔华院士负责的 “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项目,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四大部委的100余名科学家,把各自的研究资源、历年观测数据和外业成果,统一协调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已经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监测与研究、精密地球参考系的建立和维持、地球自转变化、青藏高原动力学、中国重力场和海平面变化、自然灾害预报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成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灾害等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基础资源。该项目不仅促进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报》项目的建立,推动了“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国际协作计划的建立,也带动了许多受国家基金委和其他部委支持的研究项目。

2、开展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天文现象与天文方法的研究,为国家减灾防灾提供信息

上海天文台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对厄尔尼诺事件预测的天文学方法,并最先成功地预测到引起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的1991年厄尔尼诺事件(此成果已在Nature上发表)。后来又成功预测了1993年、1994~1995年、1997年及2001年底前后出现的厄尔尼诺事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西太平洋暖池对非大气影响的日长年际变化的平均贡献约为10%,并提出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该暖池运动可使一天延长几微秒。

3、在国际上率先从理论上解决了国外学者长期未能解决的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的卫星精密定轨的难题

该研究结果已成为 IERS空间测地资料归算规范之一。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卫星激光测距技术测定地球自转参数的研究和航天部的登月探测器轨道设计方法研究的工作。建立和维持地球和天球参考系,积极开拓和发展有关观测技术,在深空探测、近地小天体(人造卫星和空间碎片)监测、导航定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深空探测和战略资源储备作出贡献。

4、“宇宙结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获重要成果

景益鹏研究员主持的“宇宙结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课题,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宇宙结构的形成,首次发现了小质量暗晕的成团性比PS理论的预言要强得多,并提出了暗晕成团的精确公式,被广泛用于预言星系和暗物质的成团性质,该工作也引发了许多修改PS理论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暗晕密集因子的对数正则分布公式,并被广泛用于预言星系的观测性质;发现暗晕的内部密度轮廓的幂指数在-1.1和-1.5之间,该工作已成为高精度研究暗晕结构的最有影响的三个工作之一;首次提出了描述暗晕内部物质分布的三轴椭球密度分布模型;最早提出了构造星系相关函数和速度弥散的星系团低权重模型,并已发展为流行的暗晕星系占有模型。该项目继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后,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上海天文台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5、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最令人信服的证据

沈志强研究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通过对位于银河系中心被称为人马座A*(Sgr A*)的神秘射电发射源的高空间分辨率观测,发现了支持“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的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观点的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该研究成果刊登在2005年11月3日出版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上,迅即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一些国际和国内的科技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内报道了这项研究工作,Nature在同期的栏目内还配发了专题评述。

6、首次高精度测得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

徐烨博士与南京大学天文系、美国哈佛-斯密松宁天体物理中心和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专家合作,使用世界上先进的甚长基线干涉仪,将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作为基线,采用三角视差的方法,首次高精度测得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测量的相对精度为2%,这是有史以来天文学中该类距离测量精度最高的。该论文在2006年1月6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正式发表,杂志还采用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

7、主持“973”计划“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星系形成与演化”研究项目

该项目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以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为主线,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与演化和银河系结构与演化两大密切相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队伍汇集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精英人才,由来自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8家单位的64位研究人员组成。 

发表论文

专利项目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术期刊

  • 天文学进展》(季刊)

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天文学进展》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天文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学术刊物(季刊)。涉及天文学的各个领域,反映其最新进展。主要发表对国内外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科研进展的述评, 也适当发表少量的研究简讯、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报导。适宜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大专院校学生阅读。《天文学进展》1992年起被确定为中国国内天文学类的核心期刊, 并被国内外四种文摘性刊物和数据库所收摘。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上海天文台年刊(2张)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前身为创刊于1905年的佘山观象台《天文年刊》,解放后由中国科学院接管,并仍继续出版,直到1966年出版第26卷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刊。1979年复刊,并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下称《年刊》),于1980年出版第1期。

《年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上海天文台主办的以反映本台最新科研动态为主的天文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通过新华书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已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中国知网、VIP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年刊》主要刊载本台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论文、工作报告、实测资料、仪器研制报告和研究简讯等文章,内容涉及天文地球动力学、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与方法、时间频率、天文学史研究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研究等领域。本刊也适当接受其他台站及国外学者的科研论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科建设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从1964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8年起恢复招收研究生。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天文台成为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1978年首批被批准为“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后,1986年,“天文仪器与方法”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中国科学院同意天文台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学位试点工作。1990年,“天体物理”专业自行审批通过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试点单位。1998年,在全国天文界内又首批获准可按“天文学”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2011年新增“仪器仪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点,这也是上海天文台首次获得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点。 

博士后流动站:天文学 

博士授予点: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学 

硕士授予点:天文学  、天文仪器与方法、天体物理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点:仪器仪表工程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教学建设

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有在读硕士生60多人,博士生60多人,在读留学生4名,联合培养学生50多名。 

根据2015年12月天文台官网显示,在站外籍及港澳台博士后11人,占在站人数的5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机构领导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现任领导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历任领导

1962.8 —文革:李珩(台长)

1978.6 —1979.4:叶叔华(台长)

1979.4 —1981.10/1981.10—1998.8:李珩(台长/名誉台长)

1981.10-1993.11:叶叔华(台长)

1993.11-2003.03:赵君亮(台长)

2005.06-2007.09:廖新浩(台长)

2003.03 -2005.06:廖新浩(常务副台长主持工作)

2005.06 -2007.09:洪晓瑜(常务副台长主持工作)

2007.09 -2012.07:洪晓瑜(台长)

2012.07 —2017.12:洪晓瑜(台长)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文化传统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台精神

“精勤司天、诚信修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普教育

2010年英仙座流星雨极盛期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6时前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学会利用这一向公众传播天文科学的好机会,策划了内容丰富的观测科普活动,组织了48人的观测团,远赴内蒙古辉腾希勒大草原,对流星雨进行观测并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文化考察以及交流活动。 

2010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上海市天文学会共同举办的天之文科普讲坛第六讲《从月宫探宝到火星探险》在徐家汇社区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如期开讲。中国科学院天文口“空间测量技术”创新团组首席平劲松研究员做客本期讲坛。 

201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之际,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上海市天文学会共同主办的天之文科普讲坛2013年第三讲,于5月18日在徐家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 

2015年10月27日晚上6点半,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学传播室工作人员分成两拨,分别来到汇师小学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开展了天文观测实践活动,让多名师生现场通过望远镜看月亮和认星空。 

咟喥咟萪

本页地址:http://top.mhwz.cn/www/web27165.html 手机版:http://m.mhwz.cn/www/web27165.html 更新时间:2022-06-05
特别提示:
本网页并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官网,页面内容是由【门户网址】编录于互联网,只作展示之用;如果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相关业务事宜,请访问其网站并获取联系方式;【门户网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无任何关系,对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网站中信息,请用户谨慎辨识其真伪。
最新网站
推荐网站
最近点入

分类目录554 个  收录网址34410 个© 201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