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分类目录 分类浏览 最新收录 数据归档 TOP排行榜
当前位置:首页 > 分类目录 » 文化教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站信息
网站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站人气:184次
网站域名:www.hit.edu.cn官网直达
网站标签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站分类: » 文化教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地区:黑龙江>哈尔滨收录时间:2021-12-06
网站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网站缩略图预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站百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  校本部位于哈尔滨市,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创始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是首批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的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截至2021年10月,哈工大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本部校园面积5212.35亩,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下设24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97个;专任教师2987人,在校学生35714人。     

创办时间
1920年(庚申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知名校友
李长春、孙家栋、张春贤、李继耐、王兆国、许达哲、王树国
学校官网
http://www.hit.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概述图(3张)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大校史

哈尔滨工业大学艰苦创业

1920.5-1928.2时期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是1920年5月开始筹建的,10月17日举行开学典礼。当时设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首届三个班共招收103名学生,实行学分制,学制四年,一律用俄语教学。

1922年4月2日,学校改名中俄工业大学校,学校由四年改为五年,原设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经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授予工程师称号。

1928年2月4日,学校隶属关系发生变化,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校名改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

1928.2-1935.3时期

1928年10月20日,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苏共管。

1931年春,开始招收研究生。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到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

1936年1月1日,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

1937年1月以后,学校完全转入按日本方式办学阶段。

1935.3-1945.8时期

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国立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工大由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有中长铁路局领导。这时的办学宗旨是为中长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学制5年,一律用俄语上课,到1950年新中国接管前,设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及预科。

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这使哈工大自建校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

1945.9-1949.3时期

从1920年起到俄文班最后一批学生1938年末毕业,按俄式办学的哈工大共培养毕业生1267人,其中中国学生382人,苏联及波兰学生885人,这些毕业生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苏联、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巴西等世界各地。他们普遍地接受了西方早年的学制教育,获得了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其毕业文凭得到苏联等欧洲国家的承认。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者,也有的成为社会活动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黄金时代

1949年,哈工大开始从全国招收研究生,是中国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建国时期

1950年6月7日,中共中央电告东北局:“中长铁路已决定将哈工大交给中国政府管理”。并指示哈工大“应着重招收中国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讲师、助教和研究生。主要学俄文,两年毕业即分配到各大学任教”。这是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阶段的重要标志。后来,学校决定6月7日为哈工大建校纪念日。

1951年,哈工大被国家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成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中国国内各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并以“工程师摇篮”而饮誉全国。1951年7月至1956年6月,该校先后举行了5次教学方法及科学技术报告会,并受高教部委托举行两次全国机电专业会议,每次都有数十所兄弟院校参加,哈工大成为全国高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窗口。

工大新生

1952年,哈工大学制改为5年,加强对学生的工程训练,使学生具备独立承担工程技术任务的能力,毕业生授予“工程师学位证书”,使哈工大在五十年代就以“工程师的摇篮”而饮誉全国。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在冯仲云、李昌、陈康白、高铁等人的领导下,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学子。

学苏样板

这一时期,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最多时达8000余人,教师队伍迅速增长,1957年已发展到800余人,平均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部教学、科研任务,被誉为哈工大的“八百壮士”;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各专业与一些工厂、研究所建立起固定的科技协作关系。为了办好哈工大,解放后,一批年富力强,富有经验的领导干部被派到哈工大担任领导工作;一批学术造诣高深的教授被招聘或被抽调到哈工大;67位苏联专家和3位捷克专家先后被聘请到哈工大,帮助学校建设国家急需的专业、培养教师和学生;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从苏联运回,使哈工大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一跃居于全国最前列。

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成为京外唯一一所重点大学。

1957年,哈工大已发展到7个系23个专业,基本上建设成为学习苏联教学制度的新型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8年,根据邓小平同志“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和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哈工大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创建了一批尖端专业,到1962年已基本完成由民到军地转变,形成门类齐全,学科互相配套的专业体系,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多科性大学 。

1960年,该校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与哈尔滨市107个工厂协作,完成460多个机械化自动化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十年动乱

1957年苏联专家 回国前合影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哈工大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70年春,根据上级指示,哈工大少数人员与绝大部分物资南迁重庆,与哈军工二系合并成立重庆工业大学;留哈部分与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1973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庆工大北返,恢复原哈工大。几经折腾,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哈尔滨工业大学再铸辉煌

1977年,恢复本科生招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4年,再一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五所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标志着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92年,创办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探索出一条“一校办区,一区补校,校区结合,一校两制”新的办学模式。

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

1999年,原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并入哈工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99年5月,被全总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1999年11月,入选“985工程”,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14日,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在这一天共同签署了重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协议。

200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同根同源、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哈尔滨建筑大学(建设部重点高校,和哈工大同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哈工大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同年,哈工大威海分校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07年, 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同年,成为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实施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项目首批十所高校之一。 

201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

2009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确定哈尔滨工业大学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2010年,工业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三方重点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同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3年4月,首批入选“2011计划”牵头高校。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4月,市校签署办学协议,共建哈工大(深圳)。5月,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筹备举办本科教育;深圳市政府与哈工大签署新的合作办学协议,在与哈工大本部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学术标准的前提下,在深圳研究生院基础上筹备共建本硕博教育体系完备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校园风景(6张)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A类建设高校名单;    12月,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获准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揭牌成立。 

2019年9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常务理事单位。 

2020年1月,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9月,正式加入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0年12月,入选2020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2021年5月,成为“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首批会员单位之一;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发展史图谱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单元

据2019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拥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际联合中心/科技合作基地,3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寒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工业焊接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工业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成就

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参与了探月工程等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一号”“试验三号”“快舟一号”“快舟二号” “紫丁香二号”卫星,创下了中国国内高校研发小卫星五战五捷的纪录。

有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研究、空间机械臂技术、星地激光链路试验、快舟星箭一体化技术、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等7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分获2006年度、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过程中,哈工大攻克了KM6、返回舱焊接变形矫形技术、三轴仿真实验转台、航天员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航天员出舱用反光镜体等多项技术难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号系列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学校提供了20多项技术支撑。为此,哈工大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的高校单位。2012年,哈工大荣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奖牌”。 

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首次揭示了人T细胞受体复合物的结构、在免疫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发现,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等多个奖项。 

以上资料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6年底,哈工大图书馆已拥有传统型馆藏340万册/件,电子图书279万种,132个数据库。其中:文摘数据库14个,外文全文数据库45个,中文数据库26个,中文电子书6个,外文电子书14个,多媒体资源6个,发现系统2个,免费电子资源19个,包括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图书馆自建了2003年以来的哈工大学位论文全文特色库,并开始筹建国防工程文献特色库。馆藏文献信息已形成与学校院系设置相适应的多学科、多语种、多载体、综合性资源体系。图书馆(一区)藏书以工科为主,理工、管理学科相结合,图书馆(二区)藏书以土木工程、市政与环境工程、交通工程及基础学科为主,建筑分馆藏书以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为主,同时各馆均兼有人文社科等学科的藏书。 

  • 学术期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科学文摘》(INSPEC)、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ATH)、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中国国内外检索数据库列为刊源期刊;2002、2005年连续荣获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4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2008、2014年分别荣获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08、2014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2、2013、2014、2015年荣获中国知网“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被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技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AJ等著名检索数据库收录,同时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2年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源刊。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科学与工艺》是中文核心期刊,被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美国材料文摘》(MA)、美国《工程材料文摘》(EM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中国国内外重要期刊数据库收录。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自2003年起入选如下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7~20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 host)。 

此外,哈工大还主办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管理科学》、《建筑管理现代化》、《节能技术》、《电脑学习》、《公共管理学报》、《中外企业家》、《环境社会学(内部交流)》等科技类、社科类期刊。 

邵逸夫科学馆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教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7月31日,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416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37人,占32.1%,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683人,占教师总数的40.4%。现有两院院士3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青年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6人、青年拔尖人才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4个。 

国家教学名师:蔡惟铮、张少实、唐朔飞、游宏、王焕定、孙毅、邓宗全、吴建强、谈和平

以上资料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  ,其他师资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科建设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6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年1月,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2017年12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位列A+档(前2%);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位列A档(2%~5%);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光学工程、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9个学科位列A-档(5%~10%)。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12个学科位列B档,食品科学与工程等7个学科位列C档,位于A类学科数占参评学科总数比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六位。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有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行列,工程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社会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机械、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翻译、社会工作、建筑学、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先进装备制造科学学科群、城乡建筑可持续发展学科群、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院系概况

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本部)下辖24个学院,开办9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建设

  • 英才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英才学院为哈工大对拔尖本科学生实施“精英教育”的荣誉学院,其学生来源于学校当年录取的优势专业的高分考生,涵盖机械、电气、信息、材料、土建、航天、力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共计40余个专业,招生规模为工大当年新生录取总数的5%。

培养模式:本研连读、过程分流。学制为“4+2+x”年(x是修读博士学位年限)。每学期结束进行综合考评,合格者才能继续保留读研资格。1-2年级重点考核学习能力和外语水平,3-4年级重点考核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院实行导师制,二年级为全体学生配备导师,参与导师指导的科研活动、外事活动和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接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奖学金:英才学院人民奖学金的覆盖率全校最高,每学期获奖人数约为学院学生总数的70%。此外每年度还有一批特殊奖学金、助学金的名额。

课程教学:英才学院执行独立的培养方案,按照“大类培养+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模块化方式设置基础平台课。

国际化交流:英才学院负责全校本科生国际化交流的学生选派和海外交流奖学金的评选工作,能够为学生提供联合培养、短期交流、游学参观、国际会议、海外实习等各类交流学习机会,同时会对英才学院的学生给予更加优惠的选拔政策。

科技创新:英才学院通过创新文化引领、制度机制保障、宣传发动、平台体验和总结表彰五个途径,鼓励学生善于质疑、乐于探究、致力于原创性成果的研究。据2017年1月英才学院官网信息显示,近三年来,学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共获得国际级奖项51人次,国家级奖项89人次,省级奖项279人次。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 质量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据2018年5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1个,国家精品课程2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教学和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2014年,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动漫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国家级教学和人才培养基地:力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机械基础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数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微电子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中心、飞行器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土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高端装备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动力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力学、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大学化学、电工学、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力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水质工程学、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程序设计、集合论与图论、金属工艺学、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机械设计、传热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D/CAM技术基础、工程训练、工程流体力学、电路、会计信息系统、物理光学、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信息系统、机械设计、污染控制微生物学、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技术基础、物理光学、电工学、单片机原理、电路、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机械原理、工程训练、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集合论与图论、管理信息系统、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水质工程学、大学化学、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结构力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七校联盟

2017年6月,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发起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G7联盟)。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评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校排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领导关怀

2020年6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合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交往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和45个国家和地区的435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罗格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项目;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法国里昂应用科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国立大学、丹麦工业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22所欧盟高校签署了学生、教师互换协议;与澳大利亚G8联盟高校保持着密切学术合作;与日本、韩国高校的学术合作进一步深化。 

国际合作

2011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该校设立“哈工大中俄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基地”。同时,哈工大牵头联合中俄29所精英大学成立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简称“阿斯图”),先后成功举行中俄阿斯图成员院校开放日、中俄阿斯图机器人创新及展示大赛、中俄阿斯图友谊火车计划、阿斯图中俄大学生小卫星青年研习营、阿斯图相聚圣彼得堡、阿斯图冰雪大联欢等活动。2013年,阿斯图总部落户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承载这一项目建设的哈工大青岛科技园正式奠基,签署了《青岛宣言》。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通过阿斯图平台,两国青年参与活动交流累计逾5万人次。 

此外,哈工大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普渡大学、伊力诺依理工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成功地申请到了欧盟第七框架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与法国巴黎六大、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国伦敦学院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15所欧盟高校签署了学生、教师互换协议。加入了中欧工程大学联盟、中美大学校长论坛,成功举办东北亚学生模拟联合国、第五届研究生CSC奖学金说明会、中澳教学法研讨会、中加联合培养博士生论坛等活动,在科研、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全面展开。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交流

学校通过联合培养、交换学生、学生实习、学生联谊(夏令营等)、国家公派研究生(CSC)等形式加大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力度。

据2015年6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150人的速度在递增,2014年达到1881人,其中本科生959人,交换学生、联合培养及短期出访的学生达1030人;2008年至2011年连续四年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CSC优秀本科生项目该校获批30个项目,106个名额,全年共派出83人;成立学生国际交流协会(HICA),举办世界文化节、美国周、俄罗斯宣传日、模拟联合国等活动。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合作

国际合作

哈工大设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基金,用于资助举办国际会议、聘请高水平海外专家、参加各种国际学术活动等。出台了“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聘请海外教授兼任哈工大博士生导师”、“聘请外国合约专家”、“首席国际学术顾问计划”等一系列政策。

2014年,该校获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7项,“111计划”引智基地数量达到6个。依托“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学校与丁肇中教授团队已达成科研合作协议,签署关于空间粒子物理研究合作备忘录,在大科学工程所涉及到的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参与“2011计划”国际合作部分工作;2015年度申报外专项目76个,提交成果20项,2015年度外专经费同比增长6.98%;2015年至2017年为该校“国际项目建设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来校留学

2014年,共有来自115个国家的2300名长短期留学生在该校就读,其中,学位生1066名,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国别数、学位生数、硕博率达63.8% 。同时,“世界手牵手”中外学生文艺晚会、“留动哈工大”中外学生阳光趣味运动会、“哈工大星”中外优秀学生夏令营等活动已打造成哈工大中外学生活动品牌。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化传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精神文化

  • 哈工大精神

  • 哈工大校训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校训碑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20世纪50年代由时任校长的李昌等领导归纳概括而成。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体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思想。“规格严格”有两层意思:首先要有“规格”,其次要“严格”遵守。功夫到家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肯下“功夫”,二是功夫要下到点子上,下到程度。“规格严格”与“功夫到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只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才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有“功夫到家”,“规格严格”的实现才有可靠的保证。受惠于“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哈工大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随着时代的发展,“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将不断补充其崭新的内涵。 

  • 哈工大校歌

《哈工大之歌》由该校知名校友、原文化部部长刘忠德作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作曲。

哈尔滨工业大学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是由“展开的书、英文字母、数字、美丽的建筑和环绕的齿轮”所组成。

展开的书:形如鸟的双翼,寓意哈工大人永远飞翔在知识的世界,不懈地探求真理;

英文字母HIT:哈工大英文全称“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缩写,寓意哈工大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理念;

数字1920:哈工大的建校时间,彰显哈工大积淀深厚的悠久历史;

美丽的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中心对称、细部收敛的俄式风格的学校主楼图案,寓意哈工大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信念;

环绕的齿轮:环形而放射形状,象征知识和科技的力量,代表哈工大的理工特色,寓意哈工大不断向社会输送知识和优秀人才。

校徽似东升旭日,表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20年建校起就是一所探求真理,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开放式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领导集体

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领导

哈尔滨工业大学历任领导

哈尔滨工业大学知名校友

哈工大曾以“工程师的摇篮”而著称,又以“理工科大学师资的摇篮”而享誉全国。许多毕业生成为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有的成为社会活动家,如中国台湾原行政院院长孙运璿先生和朝鲜政务院原总理、国家副主席李钟玉先生都是哈工大30至40年代的毕业生。哈工大还有包括叶选平、邹家华、宋健、周铁农、李长春、王兆国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原子能委员会副总干事钱积慧以及一批省部级干部、共和国将军、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教育家和著名企业家都是哈工大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的毕业生。改革开放后,哈工大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出哈工大,张春贤、栗战书是新一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静海、欧进萍、方滨兴成为中国最年青一代的院士;罗志军、马兴瑞等是国家新一代的省部级领导;竺延风、耿昭杰、张思民、石山麟、邓伟、宋殿权、张剑等是全国著名的企业家。

哈工大还为中国航天领域输送了超过8000余名毕业生,其中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总指挥栾恩杰,原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元正,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神舟六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都是他们中的代表。正如航天员杨利伟在学校演讲时所言:“在我工作的周围有近40%的人是哈工大毕业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国之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级将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界泰斗

哈尔滨工业大学实业栋梁

哈尔滨工业大学所获荣誉

2021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  荣获2019—2020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咟喥咟萪

本页地址:http://top.mhwz.cn/www/web348.html 手机版:http://m.mhwz.cn/www/web348.html 更新时间:2021-12-06
特别提示:
本网页并非“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页面内容是由【门户网址】编录于互联网,只作展示之用;如果有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相关业务事宜,请访问其网站并获取联系方式;【门户网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任何关系,对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站中信息,请用户谨慎辨识其真伪。
最新网站
推荐网站
最近点入

分类目录554 个  收录网址34410 个© 201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