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分类目录 分类浏览 最新收录 数据归档 TOP排行榜
当前位置:首页 > 分类目录 » 文化教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网站信息
网站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站人气:93次
网站域名:www.xidian.edu.cn官网直达
网站标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网站分类: » 文化教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地区:陕西>西安收录时间:2022-06-22
网站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约1295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89万册,电子文献约1006万册;拥有98种平台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256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设有18个学院(部)。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

网站缩略图预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网站百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ersity)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简称“西电”或“西军电”,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于教育部,为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011计划、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中国最早的2所国防工业重点军事院校、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先后入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历经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等历史时期。1958年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六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部、信息产业部,2000年划转教育部管理。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3.91亿元;下设17个二级院部、65个本科专业,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全职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3.6万多人,其中本科生2.2万多人、硕士生1万多人、博士生2407人。 

创办时间
1931年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知名校友
柳传志、李默芳、王中林、杨宏、包为民、王诤、王志刚、阴和俊、杨孟飞、张尧学、骆清铭、熊群力
学校官网
http://www.xidian.edu.c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概述图(2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史沿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国前

1931年2月10日,红一方面军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在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开学。 

校史沿革

1931年,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于江西瑞金洋溪组建,王诤任校长,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

1932年,学校迁至瑞金附近下路头,后又迁至坪山岗,改名为红军通信学校。

1934年,增设高级班,负责轮训干部。

1935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通信学校代号为红星第三大队。8月,红星第三大队同四方面军报务训练班合并,恢复为通信学校。后同陕北的无线电学校合并,组建为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学校地点位于瓦窑堡九沟台,后迁至延安裴庄、三原云阳镇。

1937年1月,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随党中央迁入延安,在延安川口、盐店子长期办学,通称“延安通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3张)

1941年,毛主席为学校院刊《通信战士》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1942年,改名为“电信工程专门学校”,专业设有:电信工程队、有线电队、干部队、机务班等。

1944年,中央军委气象队创建。

1948年,中央军委三局电讯队创建。后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晋冀鲁豫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中央军委气象队、中央军委三局电讯队合并组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执行师级权限,下分三个大队。

1949年7月,学校从获鹿县迁至张家口,改建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11月27日举行开学典礼。 

历史照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国后

1952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将中央军委工程学校一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二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三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干部学校迁至长春。后大连工学院电讯系主体(今大连理工大学)、西南通信学校工程系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

1958年,迁址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

毛主席亲笔题词(5张)

1959年,被中央确定为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6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设有22个专业,在10个专业上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军事工程技术学校。 

1963年9月1日,由通信兵划归国防科委领导。

  •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1966年4月1日,退出军队序列,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更名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1980年,电子工业部作出“西电援建桂电,成电援建杭电”的决定,西电先后派出3批教师共122人援建桂电,其中6人担任桂电校领导。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88年1月,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94年4月,学校“211工程”顺利通过部门专家预审。 

1996年,学校获准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校史档案(20张)

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

2001年,学校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2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西安市三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2003年,学校征地3000亩,开始建设新校区。

2004年,教育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签署共建学校协议。学校南校区投入使用。 

2007年,学校入选首批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 

2008年1月,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三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教育部支持学校整合国防特色优势平台,国防科工委支持学校承建国防科技国家实验室。学校首个985平台(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获批建设  。

2010年6月,学校入选首批61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1年,学校第二个985平台(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获批建设  。同年学校加入北京高科大学联盟。 

2012年,学校入选首批41所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宁波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 

201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生院揭牌成立。  同年,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14年,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2011计划“国家认定;同年,获批设立全国高校第5个“钱学森班”。 

2016年,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继续共建学校,成为全国两所连续三轮入选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的重点院校之一。 

2017年,学校入选首批7所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和首批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同年学校入选19所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高校之一。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 

2019年,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成立,学校当选理事长单位。学校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并跻身11所常务理事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 

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  9月,入选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

2021年1月,西安市政府发布文件: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6月,加入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办学规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00余人,硕士生导师1500余人。学校有院士3人,兼职院士8人,双聘院士15人,海外院士2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长江学者36人(含“青年学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3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陕西省特支计划7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8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5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65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6张)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级特色专业2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7个,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立项专业1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58门,陕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6门;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7个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18个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信息与通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改革实验班、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 教学成果

2019年,学校学生在40余项国家学生学科竞赛中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572项。大学生电赛获国家一等奖 7项、二等奖8项,排名全省第一;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西电成绩创历史最佳,获6项一等奖,其中作品赛一等奖5项(全国第一);大学生工程能力竞赛获国家特等奖1项(首次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4项。2018年,学校5项国家教学成果全部获奖 ,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有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重点学科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世界一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 

  • 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物理学、数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数学、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军队指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教育学、统计学、军队指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学科评估

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位居全国第一,获评A+档;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位居全国第3名,获评A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位居全国第12名,获评A-档;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三个一级学科获评B+档;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获评B档。学科评估具体结果如下。  学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学校牵头建设的科研平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环境试验与观测网,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此外还建设有2个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前沿科学中心,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参与共建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筹建1个国家实验室,9个西安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共建)

集成攻关大平台:新一代雷达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

前沿科学中心:超限感知前沿科学中心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工业网络安全创新中心(唯一高校成员单位)

国防科技工业环境试验与观测网:西安电波观测站 

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创新引智基地、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移动互联网安全创新引智基地、复杂环境光电信息感知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雷达认知探测成像识别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电磁信息感知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雷达认知探测、成像与识别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群体  、高效模拟前端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群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创造了中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中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2012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21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获得国家科技奖汇总

2019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资助168项,同比去年增长10.5%,资助数创历年新高;资助总经费达8077.3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7.99%,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96项,同比去年增长15.66%;重点项目获资助5项,同比去年增长66.67%;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1项;面上项目获资助63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获资助2项(其中一项为重点资助项目)、联合基金项目1项。 

2019年,学校17项成果获批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普及奖1项。多项成果获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4项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3张)

根据2021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主办3个期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电子科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EI核心库,被国内外多种权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被EI全文检索;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优秀科技期刊奖,2012年荣获首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双月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以发表社会科学类理论学术论文为主要特色。 

《电子科技》创刊于1987年,月刊,主要刊载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其相关领的最新动态信息、综述及技术类论文。 

  •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约1294.8万余册,其中纸质文献288.8万册;有98种平台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约256个,内容覆盖了学校所有学科或专业。南北校区图书馆主要服务于2.2万余名本科生、1.2万余名博硕研究生和5千余名教职工(含离退休),两校区实行通借通还和按需调拨图书。2019年接待读者约289万人次、外借图书39万余册。   

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全文学术文献涵盖了国外电子期刊1万余种,中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国外电子图书7万余种;中文电子图书101万种;国外学位论文全文60余万篇;国内学位论文全文超过300万篇;国外5个学协会的会议论文100多万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超过200万篇;国外科技报告全文超过130万篇;中国专利全文超过500万篇。 

学校设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物馆,博物馆共收藏了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上近5000件代表性实物,其中囊括了标志着我党我军通信史发端的“半部电台”(复制品)、我国第一台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等重点展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7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8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中国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46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文化传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标识

  • 校徽

校徽

学校校徽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的拼音头字母简写“XD”为主体构型,主体构型下为建校年份(1931)。校徽内环为一条电子旋绕轨迹,内环外上书毛体校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下为学校英文名称“XIDIAN UNIVERSITY”。 

标准色有西电红、西电蓝两种。西电红(CMYK:C0 M100 Y100 K20,RGB:R175 G33 B37,Pantone:S88-1CVS),西电蓝(CMYK:C100 M70 Y0 K10,RGB:R0 G65 B130,Pantone:S197-1CVS)。 

  •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上部为学校校徽,下部为中文校名全称和校名英译全称标准组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精神文化

  • 校训

厚德、求真、砺学、笃行 

  • 校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领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任领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任领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杰出校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23余万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21位两院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友11位),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 

咟喥咟萪

本页地址:http://top.mhwz.cn/www/web33391.html 手机版:http://m.mhwz.cn/www/web33391.html 更新时间:2022-06-22
特别提示:
本网页并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网,页面内容是由【门户网址】编录于互联网,只作展示之用;如果有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关业务事宜,请访问其网站并获取联系方式;【门户网址】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无任何关系,对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站中信息,请用户谨慎辨识其真伪。
最新网站
推荐网站
最近点入

分类目录554 个  收录网址34410 个© 2010-2030